科技尖兵扎根南粤大地硬核技术赋能产业振兴
在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壮阔画卷中,华南农业大学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其深厚的学科底蕴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派出了一支规模浩大的“科技尖兵”队伍。209个农村科技特派团,扎根于全省21个地市的乡镇村社,他们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将最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种在最需要它的土地上,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赋能田野“产业革命”
一场源于实验室、兴于田间的产业变革,正在南粤大地蓬勃展开。
在梅州兴宁市永和镇的稻田里,华南农大唐湘如教授团队带来的不仅是香稻专用肥,更是一场“香气革命”。他们通过“香稻专用肥+增香叶面肥”的技术组合,让大米中决定香气的关键物质2-AP含量提升了16%至21.56%。这不仅是一个科研数据,更是稻谷收购价实实在在的提升。团队集成工厂化育秧、钵苗插秧、无人机飞防等智能农机技术,实现了丝苗香米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高达30%。2021-2024年,这项技术示范推广2080亩,带动周边6200亩,双季亩产最高达1360.7公斤,创下了广东优质香稻的高产纪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16省大规模推广应用。
视线转向肇庆高要的革命老区,另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正在虾塘边发生。面对罗氏虾病害传统检测“发现率不足40%、耗时72小时”的产业痛点,华农植物保护学院的“虾迩闻名”团队青年学子们,在6位水产病理学家指导下,研制出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及诊断试剂盒。他们首创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技术,如同给虾病检测装上了“火眼金睛”,将病害潜伏期检出率从37%一举提升至92.6%,防控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检测-识别-预防”闭环方案,为养殖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瞄准产业痛点”,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
华农特派员的脚步,始终踏在产业振兴最迫切的需求点上,致力于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技术难关。
在智慧农业领域,罗锡文院士团队攻关的“智能农机装备与水稻无人农场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在广东建设了8个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在全国16省推广建设35个,为破解“谁来种地”问题提供了“华农方案”。与此同时,电子工程学院李震教授团队正为梅州柚子的深加工注入“智能芯”。他们研发的智能装备,集高效削皮与柚粒无损分离于一体,使试点加工效率提升30%-40%,极大降低了果肉损耗。
种业振兴关乎国家命脉。聂庆华教授团队与广弘控股联合研发的“广弘3号”小白鸡新品种,实现了华南地区自主小白鸡品种“零的突破”。该品种创新性地引入黄羽肉鸡血缘,料重比降低0.13,按年推广2亿只计算,每年可节约饲料粮食5.1万吨,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刘耀光院士团队则致力于破解杂交水稻的“基因密码”,其开发的水稻基因编辑载体系统被国内外1200多个实验室使用,为粮食安全筑牢“基因防线”。
聚焦产业链条,打造可复制的振兴“样板间”
华农的科技服务,不止于“点对点”支援,更致力于“链式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振兴的“华农样板”。
在清远禾云镇,谢青梅教授团队围绕“清远麻鸡”构建了一体化产业标准体系。从种源端建立禽白血病抗性育种规范,到养殖端制定精准免疫程序,再到加工端开发百余种预制菜并建立标准化流程,最终推动产品溢价30%,形成了“科研攻关—标准制定—示范推广”的闭环,为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标准化样板。
在肇庆广宁县,面对当地108万亩青皮竹资源利用率低的困境,材料与能源学院打造了“1+1+1”校政企产学研联盟。通过科技攻关,他们将竹材抗弯强度提升40%,并将纳米竹纤维直径精准控制至50纳米级,成功开拓了医用敷料等高附加值领域。落地企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增长150%,并成功拿下宜家、星巴克等国际订单。
“筑体系、强支撑”,激发扎根大地的内生动力
高效的科技服务,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华南农业大学于2023年专门成立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处,构建起特派员“选、管、扶、评”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学校更在职称评定中首创推广系列,将社会服务纳入绩效,从制度层面激发了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热情。
通过搭建“科技特派员—永根科技站—新农院分院”三级服务体系,学校打造了103个以“时代楷模”卢永根院士命名的“永根科技站”和301个“牛哥驿站”,作为师生团队长期扎根乡村的桥头堡。数据显示,首轮派驻中,团队累计驻镇16256天,服务带动农户28411户,对接企业、合作社等机构861个,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结语:科技“变量”转化为振兴“增量”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田间”到“餐桌”,从创造高产纪录的稻田到重获生机的虾塘,华农的科技特派员们以最前沿的技术与最扎实的坚守,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最大增量”,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而持久的科技动能,让千年农脉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
新莱应材股票两个交易日涨幅偏离超30%提醒投资风险...
冯秀语编|李亦辉 10月14日,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 -
中国人寿:实施半年度A股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10月16日...
中国人寿10月12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A股利润分配实施公告显示,此次202... -
MetalsFocus:预计未来数月内印度市场白银需求仍将维持强...
智通财经APP获悉,MetalsFocus发布的最新贵金属周报指出,今年以来... -
咸宁“开学第一课”获评湖北省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实践突出案例...
10月11日,2025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活动现场,发... -
24年元老邹曦离职,融通基金权益产品规模下降,结构失衡待破解...
刘振涛 融通基金一纸公告,将公司元老邹曦离职的传闻坐实了! 10月11日... -
003041!4分钟直线涨停!利好!A股这一赛道,全线爆发!...
今日早盘,A股小幅震荡,主要股指涨跌互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北证50、创业... -
“一次购票终身免费”,有益的尝试...
近日,天柱山风景区发布公告称,自10月6日起,面向合肥、阜阳、武汉三地居民推... -
广州气温即将骤降至“1字头”!何时能领“秋季体验卡”?...
尽管已踏入10月中旬,但我国南方地区仍可见34~36℃的高温天气。这种“秋老...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连通机制全面达成!南网、国网首次开展跨电网经营区...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董鹏程通讯员黄勇华黄雅熙张富川王龙翟哲 10月1... -
南京兰桥十二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地库主体结构工程顺利完工...
10月14日,由中铁广州局承建的南京兰桥十二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地库主体结构工程... -
滁州首富,要卖掉「杯具第一股」...
行业寒冬中,光伏玻璃上市公司德力股份或将易主。 华夏能源网amp;零碳资本... -
苹果将加大对华投资,概念股集体异动,长盈精密涨超14%...
10月15日,苹果概念午后集体异动,截至收盘,长盈精密涨超14%,信维通信(...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