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又是一年开学季,这些“钟”声响在大山里,也回荡
开学季,大山里许多学校历经近两个月的沉静后,作息钟声又在山间“当当”响起。每逢此时,一声声守护大山希望与梦想的钟声,总会在我心间回荡,亲切,无法割舍。
过去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大山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于作息指令的不是电铃,也不是广播,而是一块当作钟来敲的锈迹斑驳的钢铁制品,比如一块废旧钢板、汽车废旧轮毂、废旧钢管、残断犁头……它们挂在教室的屋檐下,校园的大树上,很多一挂就是几十年,敲击它们发出的“钟声”陪伴着我和很多同龄小伙伴在大山里的求学之路。
拼版照片:广西部分大山学校曾使用的作息指令“钟”
我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就读的学校,作息指令敲的是一个悬挂在木瓦结构教室屋檐下的汽车废旧轮毂。作息钟有固定的敲法和节奏,上课钟、下课钟、集合钟、晚睡午睡钟,绝不能乱敲。在钟表没有普及的年代,山里很多人根据附近校园里的钟声来安排自己的劳作和生活:学校放晚学的钟声响过后,在地里山间劳作的人们会陆续收尾手头的活儿,山里人家向晚炊烟也往往在这时袅袅升起。
我在这一声声“钟声”里长大。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记者,从2012年至今,我走访了广西20多个县区130多所大山学校,用影像记录了300多位老师的工作与生活,也见证了许多大山里的孩子放飞希望,实现梦想。
现在,大山学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作息指令用的电铃和电子广播系统得到普及,但很多学校还是把这些“钟”挂在校园里,一些习惯了敲“钟”的老师们可以“手动硬控”学校的作息指令。
在广西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里三教学点,农振美老师在敲“钟”上课。
在广西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小学,李祖清老师在敲上课钟。
在广西灵川县海洋乡安泰教学点,秦兴国老师敲“钟”准备上课。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朝阁小学,刘显岳老师在敲上课“钟”。
在广西大新县硕龙镇念典教学点,闭学雄老师在敲钟准备上课。
广西东兰县三石镇泗爷小学,指令作息用的“钟”是一块挂在老师办公室门口走廊栏杆上的铁板。2014年9月10日,为了采访这个学校唯一的老师黄英雄在“教师节的一天”,我天还没亮就来到学校。看着山间晨雾泛起,再抬头看看墙上挂钟所指时刻,在灯下批改作业的黄老师起身走出办公室,拿起一根铁棒敲响那块铁板,唤醒在学校寄宿的学生。历经一个夜晚沉睡的校园也在钟声中慢慢热闹起来,新一天的学习生活由此开始。当时,这所大山学校有31名学生,教师只有黄英雄一个人。备课、上课、煮饭……他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忙碌,直到晚上10时敲完晚睡熄灯钟催促寄宿学生入睡后他才能歇息。
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三石镇泗爷小学,黄英雄老师敲着当上课铃用的铁板催促孩子们起床。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达佑教学点指令作息“钟”是一截挂在教室外的废旧钢管。2019年5月28日,我到这里采访时,学校唯一的老师周宏军“当当”敲响这个“钟”,通知学生上课下课。当时,站了整整46年讲台的周宏军退休后返聘继续坚守这个大山讲台。46年时光里,他一直坚守这个大山教学点,教学点附近50岁以下的村民大多数是他的学生。这个“工龄”和周宏军老师教龄相当的“钟”,陪伴了许多村民的童年,又陪伴他们孩子的童年,甚至还陪伴他们孙子的童年。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新合村达佑教学点,周宏军老师在敲“钟”准备上课。
广西天等县进远乡进远村的龙坚教学点和龙含教学点,是两个被大山阻隔的学校。梁碧莹和农志鹏是一对夫妇教师,一个被分配在龙坚教学点,一个被分配在龙含教学点。两个教学点作息指令“钟”都是一截挂在教室外的废旧钢管。我曾三次来到这两个教学点采访,每当上课钟声响起,教室里书声琅琅;每当下课钟声传来,操场上欢声四起。被大山阻隔的两个教学点,一样的钟声,一样的欢乐,一样的梦想,一样的追逐。
有些老师选择随时“拿得起、放得下”的哨子代替这些“重量级”的指令“钟”。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教学点的老师陶凤英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个铁哨子,准备上课或者要集合学生做操时,她随时站起身来取下哨子走到办公室门口“哔哔”吹响,学生们立即“闻令而动”。二十世纪80年代,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陶凤英回到家乡当乡村教师。那时,当地学生辍学严重。深知知识重要性的陶凤英,挨家挨户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向乡亲们承诺:“把娃给我,我会把他们教好!”就这样,她把一个又一个适龄孩子带进课堂,一个又一个大山孩子在她的哨子声中求知成长。
我小学一、二年级时在大山教学点上学,我们教学点唯一的教师黄汉也是吹哨子指令师生的作息。那个铁哨子用一根绳子挂在他办公室的泥土墙上,每次黄老师鼓着腮帮“哔哔”吹完后,又把哨子高高挂到墙上去,深怕淘气的学生趁他不注意取下来乱吹,扰乱了教学点的作息秩序。黄老师作古已近40年,每当有哨子声在我耳畔响起,他那吹哨子的音容都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教学点,陶凤英老师在吹哨子催促学生进教室上课。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山界教学点的教师陶凤英吹哨子催促学生进教室上课。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翁江小学余启贵老师,用“古朴”的铁板指令作息,也用现代化的微电脑全自动打铃仪指令作息。曾经,翁江小学不通公路,余启贵老师每天来回学校的山路上总背着一个背篓,背篓里有时装满学生的书包,有时背着一个走不动了的学生,他因此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背篓老师”。
2013年2月26日,我到龙脊镇江柳村翁江小学采访时,余启贵老师正用背篓背着学生余茂鲜,领着几名学生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12年后的今天,余茂鲜已经是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一名大学生,2008年至今,已有包括余茂鲜在内的15名学生在这所学校的钟声中走出大山成为大学生。
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余启贵老师用背篓背着学生余茂鲜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下图:在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余茂鲜(右)向辅导员朱婷婷请教有关学习的问题(2025年5月29日摄)。
我曾两次到访翁江小学。余启贵老师说,学校2016年修通了水泥路,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作息指令权交给了微电脑全自动打铃仪。这个学期,他将继续坚守翁江小学,一如既往努力教书,不负大山父老乡亲的托付和期盼,不负大山孩子的希望和梦想。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翁江小学,余启贵老师敲击一块钢板催促学生进教室上课;下图: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翁江小学,余启贵老师在检查微电脑全自动打铃仪的运行情况(2020年7月7日摄)。
又是一年开学季,再一次回望散落在莽莽大山间的一所所学校,再一次想起像余茂鲜一样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的孩子,那一声声承载着大山的希望与梦想的钟声,又一次在我心间萦绕,清脆温馨,余音袅袅,经久不息。
编辑:任超 吕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
外卖平台将逐步取消超时扣款,现存外卖相关企业超350.4万家...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工会积极推动平台企业开展算法协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总... -
四部门合力遏制“天价”月饼,现存月饼相关企业超1.7万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专题研究遏... -
科大讯飞002230.SZ新增一起对外投资,被投资公司为广西科讯...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显示,科大讯飞新增一起对外投资事件,被投资公司... -
海南启动旅文广体领域柔性人才引进申报工作...
原题:海南启动旅文广体领域柔性人才引进申报工作 面向国内外旅游、文化文物、... -
国内最大陆上风电项目运行,现存风电相关企业超10.4万家...
近日,我国首批规模性采用10兆瓦发电机组的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 -
“外包儿女”上热搜,现存养老相关企业超37.2万家...
辽宁大连“雷霆保镖团队”推出“外包儿女”服务,由退伍军人等组成,提供陪伴、调... -
中药生产监督管理新规出台,现存中药相关企业超84.3万家...
近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将于2026年3月1日起施... -
前8月北京市经济运行平稳...
昨天,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共同发布1至8月北京经济运行数据。... -
“十四五”期间9家新央企组建设立...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9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
九部门: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消费领域迎来重磅利好政策。商务部等九部门9月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 -
打破语言壁垒接入17大智慧场景会展“最强大脑”这样改变你我体验...
打破语言壁垒接入17大智慧场景会展“最强大脑”,这样改变你我体验 “AI东... -
射阳县临海镇开展秋季农民读书活动...
秋阳洒遍射阳大地,墨香浸润乡村角落。近日,射阳县临海镇以“赋能乡村振兴,点亮...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