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证券经济网 -> 滚动

光束终获生产资质,双品牌车型进度差异明显

发布时间:2023-12-12 15:12   文章来源:汽车时代  阅读量:17544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拟发布内容的公示,披露了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清单中,除了有几天前就开始讨论的蔚来外,还出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车企。

这个车企,就是长城和宝马的合资企业——光束汽车。根据工信部的清单,此次拟发布的新增汽车生产企业共有5家。其中,乘用车企业仅两家,分别为光束汽车和蔚来,备注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

据了解,进入拟发布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名列,意味着该企业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在公示期通过之后就将获得相关的生产资质。不过对此,却有网友调侃道,“没有想到,宝马和长城的合资居然还有下文。”

推行进度缓慢

事实上,光束汽车虽然是长城和宝马的合资企业,但成立5年多,一直没有特别大的进展。

资料显示,2018年,为了积极拥抱变革,共建新能源伟业,宝马与长城正式签约,组建了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双方各持股50%,投资总额为51亿元。同年8月,光束汽车与江苏省张家港市政府在南京签署合作合约。

次年11月,光束汽车生产工厂项目在张家港正式启动,年标准产能为16万辆。据悉,选址江苏张家港是因为江苏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最好的地区,新能源地方支持较大,且张家港又拥有江苏唯一的整车进口口岸,方便未来光束生产的车型出口到全球市场。

而作为长城首个合资项目,以及宝马全球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光束汽车一开始的规划是,生产MINI品牌新能源车型和合资公司自有品牌车型,MINI品牌将继续在宝马集团销售渠道内进行销售,而合资公司品牌车型将在长城汽车原有渠道销售。光束汽车不会再单独建设销售渠道,而是专注在研发和生产层面。

之所以有如此安排,是因为光束汽车虽然还是“老配方”,双方股比各占50%,但合作模式却首次采用了“合资不合营”的模式,即共同研发、生产汽车,产品按品牌分别进入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各自服务网络进行销售。

“合资不合营”模式的好处是市场策略更为灵活,但双方各有想法,也会导致项目往前推的速度变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最初一起被讨论的smart新能源项目,早早就提上了日程开始卖了,而光束成立5年新车至今都还没有上市。

MINI代工厂?

长城与宝马在组建光束汽车时,就有业内人士分析道,其初衷是MINI要逐步实现品牌纯电动化,宝马需要合作伙伴来分摊投资,加速这一进程,而彼时的长城汽车新能源道路走得并不顺利,算是一拍即合。

但在这5年时间里,长城不仅发展了自己的欧拉品牌,旗下个品牌也聚焦电动和高端化突破,补齐了新能源短板。宝马也和华晨谈成了75%:25%的股比,将新能源聚焦在了沈阳工厂。对于光束汽车而言,其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或许就是助力MINI电动化转型。

根据MINI品牌的电动化战略,至2025年将实现电动化占比50%,至2030年将实现电动化占比达到100%。全新电动MINI Cooper成为下一代MINI家族的首款纯电动产品。

今年9月,宝马宣布,下一代MINI纯电动计划在2024年正式推出,光束汽车将成为其全球首产地和主要出口基地。1个月后,国产全新三门纯电MINI Cooper就在光束汽车张家港工厂正式量产下线,底盘代号J01,该车将于明年上市并供应全球市场,首批SOP车型仅供出口。据悉,光束汽车张家港工厂还会国产另一款MINI紧凑型跨界车,底盘代号J02。

光束汽车获得独立生产资质后,将有力推动MINI品牌实现此前设定的电动化战略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光束汽车最初公布的产品规划中,计划生产两款车型,一款是合资公司全新自有品牌旗下的纯电动紧凑级SUV,另一款是MINI品牌的纯电动车型。目前,MINI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已经下线,但光束自有品牌车型的进展情况却没有任何消息。

也就是说,如果未来长城和宝马不再为光束汽车另起一个独立品牌,或者开展其他业务板块,光束汽车的角色其实就等同于MINI的代工厂,而届时长城和宝马在合资公司中角色也可能会随之变化。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

574